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盐碱地修复治理示范为南疆兵团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地调局乌鲁木齐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23

南疆地区盐渍化区(巴州)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于2019年开始实施。自受领任务以来,项目组以任务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通过科学部署施工,开展了详细的生态调查任务。

  通过对当地生态地质问题的研究,项目组初判:轻-中度盐渍化土地可以通过自然修复或通过合理调节灌溉方式、平整土地压盐等方法手段修复,而重度盐渍化土地则不行。基于这一判断,项目组认为,选取重度盐渍化土地开展修复研究是解决这一生态问题的有效手段,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研究方案。

图片

  通过实地踏查,项目组于2020年5月在33团19连选取了10亩重度盐渍化荒地,与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3团农业发展中心合作,利用当地排碱渠高矿化度盐碱水(矿化度18.9克/升,Ph值8.9)进行灌溉,试种了盐地碱蓬、盐角草、梭梭等盐生草本、灌木,目前株苗长势良好,株高60-80cm。

图片

图片

  该修复研究项目开展以来,第二师、33团主要领导十分关注,多次实地查看长势,并在二师电视台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宣传报导,当地林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发展部门对此高度赞赏,表示此项成果将对当地盐渍土修复、防风固沙及保护塔里木盆地“绿色长廊”起到关键示范作用。

图片

图片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耕地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盐渍土、耐盐植物、咸水资源是缓解南疆兵团水土资源短缺、稳定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该盐碱地修复治理示范,改变以往改良土壤适应常规作物的方式,提出与南疆兵团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宜的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利用咸水筛选可种植盐生植物,达到改良盐碱地,同时开发利用盐生植物的目的,推动了盐碱地资源利用潜力的深度挖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为干旱区盐碱地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乌鲁木齐中心南疆盐渍化项目组  赵毅、蒋磊、杨佐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