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采集湘西草原资源调查数据,产出工作区2021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生物量,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开展草原资源调查工作。
工作区内有个“高山红哨”历史遗迹,是长征时期中央红军构筑的防御堡垒,经了解,87年前中央红军与南山百姓结下的一段“长征缘”,听老乡讲,1934年秋冬,被迫长征的中央红军在八十里荒原的南山(现南山牧场)挖壕筑垒,实施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异常惨烈,红军战士死伤众多,“谁给红军送粮送信,以通共论处”“谁家收留窝藏红军,与红军同罪”的标语张贴在街头巷尾,革命形势不容乐观。“高山红哨”附近村寨一个叫张明勇的老乡亲眼所见红军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冒着被处死的危险毅然将红军一个连100多名红军留家里住了一晚,将家里的粮食、蔬菜拿出来给他们吃,并给伤病员熬药疗伤。第二天,战士们开拔时将身上所带银元全部交给张明勇,但未能付足。连指导员就用一张土纸打了张欠条,虽然这张欠条后来因张明勇家茅草屋起火被烧掉,但军民鱼水情的佳话却留传了下来。“一山一石一忠魂,一草一木一丰碑”,长征精神与拥军爱民精神交相辉映、代代传颂。
时光穿梭,87年后的今天,调查人员作为曾经身穿军装执行重大任务的黄金兵,踏上这块红色热土时,更能真切感受当年红军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革命情怀,在服务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他们需要获取精准数据支撑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同样面临一茬茬关、一道道坎。七八月的南方,酷暑高温、雷雨多发,调查人员日出而作、披星而归,白天在近40℃的“火炉”中完成找点、定位、布样、割草、测数、标记等工序,对体能是极大挑战,荆棘中穿越,前方没有路就用身体“闯”出一条路,河水中趟行,就手挽手搭成一座“同心桥”,汗水淋透衣服,双手布满老茧,实在太累就“天为床、地为被”,泉水配干粮。遇上暴雨,宁肯自己被暴雨浇透,也要用雨衣包裹样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该项目负责人说道:“草原资源是集植物覆盖度、高度、生物量等指标的一张“数据大网”,而我们从事的调查工作就是“数据探针”,能查清草原资源的利用现状、质量和生态状况,为国家依法治草、实现草原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调查人员覃松洲自豪地说:“‘高山红哨’闪耀的光芒鼓舞着全体调查人员,红军精神传到我们这代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好、发扬好。草调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干的活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浑身充满力量,内心很激动、很喜悦”。
目前,长沙中心调查人员共完成307个草原样地数据采集,将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有效服务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曾经的黄金战士,如今的草调先锋,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地质报国、竭诚为民的赤子之心,调查人员将传承好长征精神,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场”上“冲锋”,为实现祖国绿水青山积极贡献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