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励志找出祖国需要的矿藏 ——中国地调局西安矿产中心阿尔金伊里奇曼—红柳沟地区萤石、金铜矿产调查评价项目找矿工作小记

来源:地调局西安矿产中心 作者:张继勇 李楠 陈康 发布时间:2022-08-25

高原、戈壁、荒滩,对于没有到过的人来说可能是浪漫中才有的写照,它充斥给人的是种情怀和唯美。可是对于长期驻扎工作在这里的人来说,更多的是牺牲奉献和磨砺锤炼。

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山脉——阿尔金山,平均海拔4000米,最高峰6161米,气候干旱,植被贫乏,无常年有水河流,典型的“三无”(无水、无电、无信号)地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阿尔金伊里奇曼—红柳沟地区萤石、金铜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就工作在这里。

图为西安矿产中心项目在阿尔金山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他们怀揣着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昂扬着励志找大矿、为国做贡献的精神斗志,已连续两年奋战在这片无人区内,在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下,面对着蚊虫叮咬、风沙侵袭、高原缺氧以及长年与外界隔绝的恶劣环境,始终不惧困难、奋勇向前。

项目实施两年来,他们完成了调查区1∶5万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完成了区域岩性构造遥感解译工作,构建地质要素空间格架,进行了构造蚀变等信息提取;开展了大苏干湖北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采集工作,已完成样品采集、样品加工,并通过了野外验收,获评优秀;对调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及已有矿床、矿产地及矿(化)点的资料及信息进行了较全面的搜集,并对主要矿床、矿点进行了调查和踏勘工作,进一步了解调查区矿产资源特征,确定了典型矿床;开展了皮亚孜达坂幅、大苏干湖北幅、克鲁求干道班幅1∶5万矿产地质路线调查工作,熟悉工作区内矿产地质情况;开展小白河沟萤石矿的钻孔深部验证工作,目前完成槽探3500m3,钻探1700m,对萤石矿体进行圈定,对“卡尔恰尔”式萤石矿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对工作区进行找矿预测……

艰难险阻出“真金”

萤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冶金和化学工业,还用于航空、航天、医药、建材、陶瓷和玻璃等工业领域。近年来,随着萤石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我国对萤石矿产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樱桃好吃树难栽。虽然萤石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但萤石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在西北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给找矿工作带来了困难。

阿尔金伊里奇曼—红柳沟地区萤石、金铜矿产调查评价项目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一级项目所属的二级项目,归属于“重点成矿区带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工程,2021年以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项目主要任务目标是实现热液型萤石找矿新突破和稀有金属、金铜、钨锡找矿新发现,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评价资源潜力,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助推形成阿尔金萤石大型资源基地。同时总结“卡尔恰尔式”热液型萤石找矿标志,深化成矿规律研究,建立成矿模式,加强高山深切割区基于遥感技术的找矿预测方法的示范应用。

该项目所在工作区为阿尔金造山带,北邻塔里木盆地,南依东昆仑,项目所在地属中高山区深切割地貌,海拔2884~4100米,相对高差640余米,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险峻,碎石遍布,攀爬困难,工作条件极为恶劣。调查区属典型大陆性高原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在-4℃左右,昼夜温差可达20℃。

项目负责人马庆介绍,在阿尔金地区,每年气候条件允许野外作业的最佳时间为6月9月,项目组成员这时候都会安营扎寨在荒芜的戈壁滩,在那里手机没有信号,买菜要驱车78小时才能找到附近集镇,由于蔬菜保存时间短,项目组成员常常吃不到新鲜的蔬菜,经常会得口腔溃疡这类疾病。用脚步丈量阿尔金山的项目组队员,在野外要完成地质填图、采集标本、追溯矿点等工作他们经常背着干粮,出没在没有路的戈壁与高山上,用自己的脚步造一条路出来。

图为西安矿产中心项目在阿尔金山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为了调查取样还要刨土、凿石,这些重体力活也都是家常便饭。通常,车子开到山下,队员至少要步行2小时才能进山,然后对山上各点位的岩石观察、记录、采样,一直干到傍晚下山。”项目成员陈康说道。

地质队员走的,都是没有人走的路。他们早出晚归,每天步行3万4万步是家常便饭,最夸张的一天,甚至人均步行7万步,相当于一人一天走了一个马拉松的距离。

“曾有一次,汽车陷入河谷,项目组成员们花了好几天才把汽车救出,每个人都是一身水一身泥,但是,艰苦的地质生活依然没有磨灭他们对找矿工作的热情。”基础地质调查室主任刘明回忆说。

戈壁荒滩求硕果

项目自实施以来,通过资料收集、调查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一是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典型矿床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以阿尔金西段卡尔恰尔西南萤石矿为典型矿床,总结了“卡尔恰尔式”热液型萤石找矿标志和控矿因素,在小白河沟新发现萤石矿脉2条,新发现锂云母矿化线索,新增萤石矿产地1处,在阿尔金西段萤石找矿获得突破。

二是柴北缘取得金铜镍战略性矿产找矿新发现初步查明加尔玛萨依一带铜镍矿控矿因素和成矿特征,在托腊依格大坂、五零沟一带新发现超基型岩体和镍矿化带,扩大了该区铜镍矿找矿前景;托腊依格达坂东一带金矿取得找矿新发现,金矿化带延伸可达1公里以上,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三是促进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方法进步。在阿尔金伊里奇曼调查区,基于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对地质岩性信息进行增强,通过提取碳酸根蚀变信息,解译碱性花岗岩脉和断裂构造,叠加了化探F异常,圈定了两处萤石找矿预测区,经查证,在皮亚孜达坂西找矿预测区新发现萤石脉体,探索了在深切割区有效的快速找矿预测技术方法,有效地扩大了该区萤石找矿前景。

人才科普效应凸显

人才是项目成果的关键因素。项目组按照中心党委以“项目锤炼人才,人才促项目成果转化”的目标要求,在中心党委和室党支部的引领下,大力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加强党建与业务融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项目临时党支部坚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人心士气,利用驻地文化活动中心,联合甘肃省地质调查院项目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探索了“党建+业务+交流”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突击队攻关钻探任务,让党旗飘扬在阿尔金无人区,初步形成一支拼搏奋进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团队。

另外,项目组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类整理和预研究,结合项目主攻矿种和工作区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出队前召开了科技论文写作研讨会,按照项目成员分工任务,制定了科学研究方向。出队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撰写论文提纲,同时在野外作业中有针对性地补充调查内容和素材,根据论文构思设计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在科学研究方向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该项目业务骨干培养初见成效,培养出硕士1名,博士2名。

科普宣传是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科目。2021年6月5日,项目组联合甘肃地质调查院在青海省冷湖镇举办了“第50个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活动。2022年7月16日,项目组联合依吞布拉克镇政府围绕“保护矿产资源 致力绿色发展”活动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为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普及了地学知识,加大了当地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矿产资源保护的认识,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地学,感受地质调查工作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项目组将继续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以吃苦在先、奉献为荣”的精神姿态,继续赓续传承“三光荣”“三特别”精神,围绕阿尔金成矿带,开展矿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评价资源潜力,为国家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