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云贵高原碳汇项目组针对滇南喀斯特地区灌丛生物量研究问题,成功构建区域特异性生物量估算模型,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碳汇精准计量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项目组选取了华西小石积、沙针、车桑子三种优势灌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石漠化梯度下,华西小石积和车桑子的平均生物量呈现出“倒V型”演变,中度石漠化阶段生物量达到峰值。3种灌木各器官生物量从大到小排序都是茎、根、叶、花/果。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地学前缘》。
项目组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征,首次建立了专属模型,突破了模型移植困境,修正了既往北方灌丛模型系统偏差。这一成果,显著提升了碳储量估算的准确率,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