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地球物理中心”)承担的柴达木盆地东部盐湖钾盐综合地球物理调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项目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融入浅层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提升了钾盐资源探测精度和可靠性。此举为摸清区域钾盐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标志着地球物理中心在构建“空-天-地-井”一体化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技术体系方面取得突破。
柴达木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钾盐资源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液态钾盐卤水。但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卤水储层非均质性和深部资源探测需求,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了高要求。该项目聚焦钾盐资源精细勘探,前期部署浅层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可清晰刻画地层结构和构造格架,有效探测高导卤水储层空间。
为克服单一地面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实现对浅层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成果的验证和解译,项目组在2025年部署的水文地质钻中开展了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通过将多种精密探测器下入钻孔,直接获取钻孔的高分辨率物理参数和岩性信息。这些井下信息可用来与浅层地震勘探偏移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标定和对比,提升地质解译准确性,约束卤水储层顶底界面。
在柴达木盆地,该项目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大地电磁测深与地球物理测井的结合,成功圈定多处钾盐成矿有利区,揭示卤水储集层段特征,为后续资源储量计算和开发利用方案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支撑柴达木盆地钾盐资源增储保供,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地球物理中心补全了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技术方法中的重要一环——井下直接探测。至此,地球物理中心已具备独立设计并高效组织实施从地面到地下地球物理探测的能力。
业内专家评价,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柴达木钾盐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形成的“地面+井下”综合探测能力,是我国地质调查技术精细化、定量化、综合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服务于能源资源勘探,也将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重大工程选址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宋炯、段忠义、张风国
摄影:宋炯、段忠义、张风国